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和重要讲话专题学习研讨会
9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滨湖校区特教楼A102会议室举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和重要讲话专题学习研讨会。全体教职工参加学习研讨会。
会议主持人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发表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和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内容,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内容,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内容,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内容。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和重要讲话的核心思想、时代背景、思想精髓、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主要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研讨。要弄清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和重要讲话的重要理论核心是什么、有哪些基本思想、主要回答了什么样的基本问题和是用来解决哪些时代课题的。要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不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
会议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教育部要求的教材知识体系为基础,将最新理论成果、实践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实现昨天的新闻、今天的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
在学习研讨时,《概论》课主讲教师叶长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科学回答了“办好、讲好、学好”思政课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是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总遵循。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按照“六个要”基本遵循、按照“八个相统一”的方略,理直气壮讲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不断备课,才能常讲常新。
《概论》课主讲教师宇海金表示,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到共产党成立、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到抗击疫情实践,无一不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力量,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有效、最成功的思想武器。青年大学生要有新作为、敢担当,必须学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好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精髓要义;学好马克思主义还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纲要》课主讲教师宋伟冰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指出,教育是“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具有自己的特点。强调历史的科学性与政治性统一,强调从历史事实,尤其是重要的历史事实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作为《纲要》课的教育者,要在教学中把握好它既是历史课更是思政课这一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基础》课主讲教师惠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中强调,要有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而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有信仰、情怀、乐观等正确的人生态度。其次思政课教学要将理论与当下或今后未来社会发展相链接,思政课必须要有主题、有思想、有灵魂,要明辨大是非、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引导学生更好地积极适应未来生活,此外要处理好思政课教师与学生除师生关系外的长辈关系、同辈关系、知己关系,要尊重教学、接纳学生、关爱学生、深入学生内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副院长孙红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时效性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同特征,还具有内容的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等特点。在教学中,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等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把形势与政策讲清、讲透。
(文:汪昌平 / 图:李颖川 / 审核:石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