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再聚首,情谊浓如昔——文学院举行中文系七九级校友“相识四十周年联谊会”
金秋送爽,硕果盈枝,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9月21-22日,文学院中文系1979级校友重返校园,感受淮师大校园新变化,共同追忆当年读书时的美好时光。 21日上午,在行政楼第二会议室成功举行中文系七九级“相识四十周年联谊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福华,原副校长郜锦强,原学报编辑部主任张秉政及学院原党委书记朱学忠、教师代表许传京、七九级辅导员年介磊等应邀出席;院党委书记谷凤艳、副书记冀运鲁参加联谊会。会议由七九级校友金远志主持。
首先,李福华校长讲话,代表学校党委、行政热烈欢迎七九级校友回母校团聚,对其长期以来对母校的关心与支持深表谢意。讲话中,李校长重点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与成就,希望校友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母校、母院和母系的建设与发展,为母校发展献智慧,为母校改革出良策。
谷凤艳在随后的发言中介绍了文学院的发展历程、取得成就以及人才培养情况,赞扬了优秀校友恪守岗位、奉献社会的美好精神,衷心希望校友能够“常回家看看”。与会领导、教师先后发言,表达了对中文系学子的良好祝愿。校友代表、广东石化学院法学教授孙丽华作为同学代表发言,深切表达了对母校浓浓的怀念与归属感,通过讲述在校时与老师、同学的相处时光,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崇高敬意与深深祝福,期待能够与同学们常相聚。
深深学子意,浓浓师生情。“首先,对今天到场和不到场的同学都表示感激,我就在淮北,经常回母校看看。从最近几年看,母校发展很快,我希望她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七九级校友张德林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同级校友王晓玲也提到,学校的建筑从茅草平房到现今楼房林立令她印象深刻,而从当时没有笔、没有纸、没有灯和课本的艰苦岁月到如今的巨大发展变化,只有那一辈人才能深刻体会。“学校发展非常迅速,感谢领导、老师的辛勤耕耘!我们的孩子再也不会过那样的生活了。”她如是说。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四十年前,七九级校友是播种在煤师院的种子,现在业已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走过时代的浪潮,他们回首相望,看见的是一批批新的希望正在淮北师范大学成长。
一声亲切的呼唤,一段共同的记忆,一种纯粹的情感,师生情、同窗情谊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有丝毫减弱,只会如同醇香的美酒,在岁月的酝酿下变得越发令人沉醉。
(文图:学生会 冀运鲁 / 审核:谷凤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