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新闻/详细内容

【新时代•新征程——“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之十七:提升皖北地区留守儿童信息素养,助力美好安徽建设

来源:校团委 研究生处 发布时间:2018-09-04 15:04:11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多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成长道路,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重视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大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校团委精心组织、各部门协调配合、各学院认真落实,我校深入开展了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丰硕成果。1991年以来,学校已连续26次荣获国家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为隆重纪念建党97周年、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开展“讲严立”主题教育活动,我校认真组织开展了以“新时代·新征程”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生动反映一线火热的实践生活,展示学子的青春风采,我们组织记者深入生活,深入一线,深入现场,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深度报道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破解这一主要矛盾,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改革,以提高教育水平、优化人力资源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从制度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做到少有所学、中有所为、老有所托,其中的少有所学,需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等。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促进皖北教育发展

为响应党十九大的号召,在了解皖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基础上,展开针对性的调研活动。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会“提升皖北地区留守儿童信息素养 助力美好安徽建设”小分队在以淮北、宿州、阜阳以及蚌埠等为代表的皖北地区展开调研,积极投身于推动皖北地区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深入挖掘留守儿童信息素养在理论应用和实践应用存在问题的实践中,来增强新时期大学生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崇高社会责任感。2018年7月3-31日,教育学院研究生服务团陆续在淮北市濉溪县韩村镇育蕾小学、宿州市萧县石林乡崔阁小学、蚌埠市五河县城关镇长淮乡黄盆窑小学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提升留守儿童信息素养,助力美好安徽建设”为主题,其主要内容有“爱心支教”“关爱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等。

服务团在育蕾小学举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提升留守儿童信息素养,助力美好安徽建设”主题志愿活动由此拉开序幕。活动内容涉及以下方面:

一、开展爱心支教。志愿者在各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支教活动:认知计算机硬件、网络应用、影视鉴赏等方面,旨在有效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素养。

二、进行实地调研工作。志愿者们在当地老师的带领下到留守儿童家中进行有目的性的实地调研工作,通过对监护人、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与深入交流,了解了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和学习等社会化方面的基本情况,发现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三、实地了解有关留守儿童的政策在农村小学的推行状况。对负责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领导进行深度访谈,旨在通过对学校硬件设备、师资力量、学校政策实施等方面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素养发展的前景之处与困难所在。崔阁小学校长表示:“学校的生机比符合国家的要求,并且我校年轻教师较多,他们乐于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对于电脑相对而言较为陌生,在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时孩子们会往往沉醉于教学的形式而非教学的内容。”

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教育学院研究生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顺利。参加活动的杨同学表示:“这次实践活动在推进青年学生‘知行合一’,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真正地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以上的工作措施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要求,希望可以让皖北地区各教育部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素养提升工作的重视。

(文:薛赵红 朱士蓉 / 图:杨雪 王梦月 / 审核:马伟 邓道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相山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路100号
  • 滨湖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沱河东路8号
  •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微信公众号
  • 智慧校园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智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