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新闻/详细内容

【新时代·新征程——“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之九:互联网帮扶乡村,大学生筑梦基层

来源:校团委 历史与社会学院 发布时间:2018-08-17 10:17:59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多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成长道路,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重视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大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校团委精心组织、各部门协调配合、各学院认真落实,我校深入开展了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丰硕成果。1991年以来,学校已连续26次荣获国家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为隆重纪念建党97周年、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开展“讲严立”主题教育活动,我校认真组织开展了以“新时代·新征程”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生动反映一线火热的实践生活,展示学子的青春风采,我们组织记者深入生活,深入一线,深入现场,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深度报道实践活动。

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校级重点团队——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电商扶贫小分队以“互联网+农商对接在精准扶贫中的困境与对策”为课题,走进岳西县响肠镇请水寨村开展调查。

多方取证——电商农业对接

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以农村电商为代表的流通新业态,为城乡商品流通创新了渠道、压缩了环节、提升了效率。电子商务具有与生俱来的扶贫功能新优势,应在扶贫开发“攻坚战”中,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断进行精准扶贫的实践与创新。

中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重点地区的扶贫脱贫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商结合实施发展必将给贫困地区带来了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拓展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小分队成员通过网上搜集岳西县贫困户现状材料及政府扶贫政策、采访本校岳西县同学和相关老师了解当地贫困现状以及搜集互联网+农商对接在精准扶贫应用过程中的困境材料对实践活动进行了前期的调查与准备。在对当地初步的了解后,实践队员得知,当地主要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大部分都是自产自销模式,缺少更多的渠道。

深入岳西——定点聚民宣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7月23日,小分队前往岳西县响肠镇请水寨村。他们带着任务,身着队服,拿着队旗抵达请水寨村。在这里,他们感受的不仅仅是大山里的秀丽环境,更有当地人“四海皆为客,纵来我为家”的热情。

7月24日,通过村委会的帮助,小分队召集村民进行了电商与普法有关知识的宣讲。在宣讲中,互联网+农商对接引起村民极大的兴趣,部分村民并就此提出相关问题,如:“如何通过网络将自家的粮食卖出去”。之后小分队队长陈银银和请水寨村书记进行了挂牌仪式,将"淮北师范大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示范基地"设在当地村委会。

走进农户——精准收集实例

7月25-26日,实践队员们开展了入户调查,通过问答式的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当地农民对于“互联网+农业”的知晓程度以及对它的接受度。通过走访调查,他们得知该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经济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产品种植以粮食类作物为主,而且网络农业营销物流平台缺乏农业物流平台硬件设施不足,信息化产品不完善,共享物流信息有很大难度导致农产品外售困难,但该地区农户对互联网+农商对接板块兴趣较大也乐意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粮食。针对现实情况,队员们精心设计了电商销售的方案,并与村委会和部分村民代表进行了交流,教给他们通过网络进行电商销售的方法。

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在活动中,实践团队成员们通过自身努力,在多个实践环节的参与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最直接切实的了解到农民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困境并为村民找到了农产品销售的新途径。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以后的日子中,大家将会再接再厉,努力提高自己能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文:秦素贞 / 图:历史与社会学院学生会 / 审核:马伟 闵保全)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相山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路100号
  • 滨湖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沱河东路8号
  •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微信公众号
  • 智慧校园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智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