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新闻/详细内容

【“新时代·新征程”——“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之六:红色精神筑梦新时代,改革开放惠及千万户

来源:校团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8-08-15 08:15:06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多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成长道路,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重视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大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校团委精心组织、各部门协调配合、各学院认真落实,我校深入开展了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丰硕成果。1991年以来,学校已连续26次荣获国家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为隆重纪念建党97周年、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开展“讲严立”主题教育活动,我校认真组织开展了以“新时代·新征程”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生动反映一线火热的实践生活,展示学子的青春风采,我们组织记者深入生活,深入一线,深入现场,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深度报道实践活动。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跨入新时代,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全面、更深刻地推进改革开放,让视野更加宏阔、内涵更加丰富。2018年,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重点团队分赴徐州、蒙城、合肥等地进行社会实践,从不同领域领悟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

重温淮海战役,筑梦红色之旅

红色文化是历史、是记忆、是传统,是新中国的重要文化基因,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努力实现红色文物保护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把红色革命故事传扬下去,将红色文化薪火相传,“褒扬先烈、教育后人”成为我们的精神道统,让红色文化成为“全民参与的红色文化盛宴”,让现代社会尤其是青年群体认识到,保护、发展振兴红色旅游业的必要性。7月23-30日,红色筑梦社会实践团队通过重走淮海战役主战场的方式,对安徽省淮北市、萧县,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等地进行了寻访,以淮海战役三个阶段关键战斗地为脉络,充分发挥淮北师范大学与淮海战役主战场的地域契合性,通过重访淮海战役主战场,深入感受“独轮车推出来的胜利”,用红色纪录片书写和整理淮海战役红色文化,发扬淮海战役“最能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战争精神。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通过这次活动,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召,调动了青年学生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积极性。

爱心汇聚力量,真情助力成长

2018年7月19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爱心汇聚力量,真情助力成长”爱心特校行团队来到了位于亳州市蒙城县的蒙城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学院在蒙城县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青年志愿先锋岗,为那里的残疾孩子们送去一份温暖。

到达当天,蒙城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杨校长向志愿者们介绍道:“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和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了共建单位,每年都会有数百名来自大学的志愿者们来到蒙城特校关爱这里的残疾孩子们,帮助他们学习,陪伴他们成长,这份坚守十七年的感情,我们都铭记于心。”

在活动期间,志愿者们走访了几户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在和其中一位听障孩子进行沟通时,志愿者向其询问是否有什么想要的小礼物,因为孩子听力有些障碍,她只是微笑的看着并没有回答,孩子的妈妈便对孩子用手语说道“哥哥姐姐问你要什么礼物?”孩子听懂后非常懂事的摇了摇头,像天使一般用着并不准确的发音说着“我什么礼物都不想要,我只想哥哥姐姐们多来陪陪我”。

在进行家访的同时,志愿者们也同孩子们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对于这些残疾孩子,现在还有父母的支持,可父母总会老去,孩子们未来的保障又在哪里?”徐佳怡的母亲十分担忧地向志愿者们倾诉着。“而那些连父母都不在身边的孩子,就更可怜了。希望社会和政府可以更多地关注这样的残疾孩子们,他们其实也和普通孩子一样渴望美好的明天。”徐佳怡的母亲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大多家长的心声,这是孩子们的渴望,也是家长们的诉求,更是志愿者们的追求。

今年,是两校合作的第十七个年头,一年至少两次的爱心帮扶活动不仅仅见证了两校的发展历程,更是温暖了无数残疾孩子们和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们,这里见证了无数的爱心与奇迹,梦想与感动,而这种温暖从未停止,并且源源不断地向前进。

此次“爱心汇聚力量,真情助力成长”活动,通过和孩子们、老师们、家长们的全面交流,利用走访调查、爱心捐赠等丰富的活动形式来进行科学化和持久化的志愿服务,将我们的爱心传送到最实际最需要的地方。将这份感情和精神不断传承下去,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造福于民

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走过了四十个年头,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了充分了解安徽省的医疗情况,人民日常生活中对公共卫生的了解程度,7月23-25日,淮北师范大学淮师IT计科爱协队到合肥市庐阳区进行走访调研,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分别通过走访社区医院,了解基本卫生医疗情况,走上街头,通过市民填写调查报告了解他们对当今医疗问题的看法,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合肥市庐阳区医疗卫生变化的感受,以及走进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等方式,了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几天的调查走访,团队成员了解到,社区医院可以通过改造社区病房、规范科室设置,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自身规范化建设。高等级医院选派不同专业专家与基层责任医生建立合作关系,帮助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定期组织专家深入社区开展查房、会诊特殊患者、培训护理技术操作等,逐步满足社区患者就医需求。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充分发挥了社区医院“首诊”职能,减少了患者辗转求医的环节和花费。医院在医疗方面,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率,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从而减少患者开支。各级医院都不断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制定有关激励措施,积极培养引进人才。同时,队员们建议,政府应该通过出台奖励措施鼓励人才去往社区医院,增强基层医疗保障能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我国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医疗卫生行业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医疗水平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相信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会越来越好,公共卫生事业的未来是光明的,一定会逐步解决所有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做到面对面并深入到每家每户。

与教授共谈改革开放,明前进方向

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古老文明能再度复兴,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绝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和涵盖。这既有文明基因性因素,也有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性因素和改革开放时面临的时代因素。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话题, 7月30日,“与教授对话”社会实践小组,对我校肖建于教授、王家云教授和刘升教授进行了采访。

实践小组就改革开放四十年对于教授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校园建设、校园师资、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毕业质量方面有哪些变化;改革开放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财富,有哪些是可以继续传承下去,以推动学校发展的;有什么改革经验是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步入社会中有所帮助的;等问题与教授们一起进行了探讨。

鲍尔莱茵曾说,人文教育的核心时刻,恰恰表现在教授与学生在课余的接触。通过与教授的交流,队员们不仅感受到了教授们丰富的知识经验,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国家,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发生的沧桑巨变,他不仅改变了每个个体的命运,40年的光辉历程,更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持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在这40年中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在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仍然需要继续奋进。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国家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的时刻,我们应该积极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前无古人的成就和奇迹,是自身雄厚积淀的文明与时代激发的结果,更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努力结果,愿祖国前程似锦,灿烂光明!

( 文:程一倬 / 图:张书波 陈静文 孙雨晨 洪欣雅 / 审核:马伟 胡少锋)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相山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路100号
  • 滨湖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沱河东路8号
  •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微信公众号
  • 智慧校园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智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