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一做践真知•青春喜迎十九大”——“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之十五:薪火相传 情洒豫黔
【编者按】多年来,在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学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日益丰富、层次逐步提高。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躬行实践,在推动学校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奋发成才、建功立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学校也连续25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以“一学一做践真知·青春喜迎十九大”为主题,组建了15支省级立项团队、30支校级立项团队,还有数百支“百团百题”、“十个一”、“一助一”服务团队,立足淮北,面向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理论宣讲、“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生动反映一线火热的实践生活,展示学子的青春风采,我们组织记者深入生活,深入一线,深入现场,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深度报道实践活动。
薪火义务支教社“薪火阳光行动组”圆满结束暑期义务支教活动
近日,我校薪火义务支教社2017“薪火阳光行动组”分赴河南汝阳和贵州罗甸支教小组分别圆满结束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分别踏上了回程。
在河南汝阳县老庄村蔡店二小,当孩子们得知支教老师就要离开的消息后,已经结束课程的孩子们都自发来到了学校,迟迟不愿意回家,他们三五个一群围在支教老师身边,珍惜和老师们相处的最后时光。孩子们眼角泛着泪花,“老师,你们不要走好不好,我们还想要和你们学习更多有趣的知识”。他们依偎在志愿者身旁,回忆着这些天的点点滴滴,有时说着说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孩子们用最质朴的情感表达着对支教老师们的不舍。
期间,蔡店二小的校长也一直在学校,向志愿者们表达感谢,询问回程的情况,叮嘱回程的安全。他说,“是志愿者们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门,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启迪意义,你们的课程正是我们乃至全国农村教育的所欠缺的,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发扬这一份爱心,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而我们蔡店二小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期待你们明年再来”
相处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离别的愁绪充斥着蔡店二小的校园,夜色渐渐降临,孩子们迟迟不愿离去,为了安全,志愿者们最后将孩子们一一送回家,并和孩子们相约明年再见。
“这些日子虽然很艰苦,但是当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和一点一滴的成长就觉得比什么都值,离开只是暂时的,支教的路还很长,我们会一直走下去。”队长道出了全体成员的心声。为了防止孩子们第二天再来送别,支教小组早上六点钟悄悄的离开了学校,踏上了回程。
在贵州罗甸板庚小学,当老师当孩子们得知暑期夏令营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将一句句想对支教老师说的话写在了一张张小纸条上,交给了支教老师,“老师,你们明年还会再来吗”“老师,我能去看你们吗?”“老师,能不能不走?”一句句简单纯真的话语,让志愿者们眼含泪水,久久不能平静。
课程结束当天,老师提前给孩子们准备了许多特殊的小礼物,千纸鹤、手折爱心、勇者勋章,还有给每个孩子的一封信,“如果遇到无法企及的光,就做自己的太阳!”一封封信里面写满了志愿者对孩子们成长的期许和美好生活的祝福。支教老师方国同满怀深情地演唱了一首《一生有你》送给孩子们,“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志愿者们是孩子们人生中的匆匆过客,但希望给孩子们的祝福能够永远陪伴在孩子们身边。孩子们似乎意识到了志愿者们即将离去,有些孩子轻轻抽泣、有些孩子背过身去偷偷抹眼、有些孩子哭出了声。志愿者和孩子们簇拥在一起,久久不愿意散去。
队长薛浩然说到,我们十一个人用实际行动和青春的汗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一天,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从莫不相识到慢慢熟悉,孩子们也从开始的腼腆到越来越活跃,师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板庚的青山绿水,孩子们纯真可爱的笑脸,沉甸甸地填满了志愿者们的心。
截止发稿时,我校2017“薪火阳光行动组”所有志愿者均已安全到家。
我校薪火义务支教社2017“薪火阳光行动组”暑期义务支教活动,共历时20余天,河南汝阳和贵州罗甸两个支教点共授课300余课时,搭建爱心书屋两座,筹集图书近四千册,制作完成手工作品1000余件、科普作品100余件,受益学生200余人。支教活动以夏令营的方式开展,真正做到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我校志愿者专业素质高、授课方法好,其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得到了社会、学校和媒体的高度评价。
(文:仇多利 黄礼阳 程晓琳 / 图:黄礼阳 程晓琳 / 审核: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