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一做践真知•青春喜迎十九大”——“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之十二:走向社会,展望未来
【编者按】多年来,在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学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日益丰富、层次逐步提高。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躬行实践,在推动学校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奋发成才、建功立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学校也连续25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以“一学一做践真知·青春喜迎十九大”为主题,组建了15支省级立项团队、30支校级立项团队,还有数百支“百团百题”、“十个一”、“一助一”服务团队,立足淮北,面向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理论宣讲、“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生动反映一线火热的实践生活,展示学子的青春风采,我们组织记者深入生活,深入一线,深入现场,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深度报道实践活动。
预备党员对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调研
七月伊始,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5级化学师范团支部“躬行社会实践小分队”赶赴全国四大省份,开展“大学生党员素质与其毕业后综合素质情况调研”活动。
2015级化学师范团支部“躬行社会实践小分队”作为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省级重点团队,由六人组成,将分别赶往安徽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活动将以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学校老师作为对象,采取网络自填式问卷方法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开展调研。通过大量数据、采访得到较为准确的结论,了解大学生党员综合能力相较于非党员的区别。
活动负责人李依旋表示,“这次活动可以让大家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从中有所体会、领悟,以增强我们大学生党员的使命感”。指导老师杨振兴指出,“通过活动调研,了解大学生党员现状及其对身边人、社会的影响,很有价值。”
情系夕阳红 小手拉大手
为充分了解老年人晚年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情况,进一步分析城乡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7月6日—7月8日,化材学院主席团“情系夕阳红”暑期实践调研队前往淮北市、蚌埠市以及保定的市区和农村分别展开走访调研,向城市居民和村民了解情况。
采访主要涉及了以下一些问题:老人现居住情况,有无子女陪伴,日常的一些娱乐活动,社区或村里有无一些相关的休闲活动建设,对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看法及建议等问题。采访中一位城市老人谈到他家中有子女两人,孩子很孝顺,老人平时的日常活动就是带一带孙子、干些家务以及约上三五好友喝茶聊天,偶尔去学一些广场舞,他还告诉我们,他身边很多老伙伴都报名了老年大学,精神文明活动很丰富。然而相比城市老人,农村老人的情况就不那么理想了。新城口村的岳大娘今年已六十有余,家里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女儿们都出嫁了,不常回家,儿子外出打工已经六年,也不怎么回来。老人年纪大了,不能做农活,家里的地也租给了别人。交谈中,学生了解到,岳大娘的儿子是因为嫌家里工资低,不愿回家打工。大娘每天除了照顾家里,还要偶尔做做零工补贴家用,说道精神文明状况,她笑着说“农村人嘛,能勉强过好日子就行,那有什么心思弄那些”。通过此次的走访调研团队调查了社会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对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些了解以及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现状的看法。
未来取决于今天的选择
炎炎夏日,也抵不过一大批大学生的热情,当大部分学生正窝在家里避暑时,他们却开始忙碌起来。从策划案的提出、问卷设计、填写,是滴采访,到数据分析研究,全部的重担都落在了化材学院的三名化材人的身上。原来,他们正在开展“化学师范专业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的调研活动,旨在加强我们大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择业信息以及就职条件的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项目不仅创新性地利用了班级同学的中学老师资源,而且研究的形式多样,包括调查问卷、实地采访、数据分析与研究、城市农村省内外等多方向对比等等。
从6月开始,团队成员就已经对本次暑期实践的内容及主题进行了初步的策划与安排。为了明确策划方案中的具体细节,团队成员经过了仔细的实地考察和分析,还联系了各个中学以及培训机构,争取做到各方面支持。同时,我们合作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即将通过各种通信方式进行传播与调查。历时一个月,准备数十天,化材化师调研小组即将开启职业解惑之旅。化材化师调研小组成立于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是一个由化材学院团委书记杨振兴老师指导,三人组成的化学师范生就业发展的调研小组。此次专题调研,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化学师范生更好的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方向及就业条件,以让我们对于以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更加清楚的认识,明确我们的学习目标,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
挖掘省内小众景点——深入走进安徽
7月11日,小组成员首先来到活动的第一站——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小组成员到达目的地后,与当地村民进行亲切交谈。了解到官庄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依山傍水,并且省级金紫山森林公园坐落境内。通过村民们的描述可知,官庄镇近几年才决定搞旅游开发,现在正处于开发阶段,在平日也有断断续续的游客前来游玩,但是由于宣传力度和交通不便问题,始终没有大量游客至此。据了解,从县城到镇里需要坐3个小时的汽车,实在偏僻。但是经过一天的走访后,发现官庄镇不仅风景优美,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
团队成员来到了官庄镇老街,新建的居民用房全部都是一成的徽派建筑,具有浓厚的徽州底蕴。虽然正值开发阶段,但是并没有嗅到商业化的气息。随后还参观了余英时故居,感受到他的那句“我没有乡愁”饱含的沉重叹息。也参观了河西大屋,深入了解了名人的事迹,也深深被这座小镇的历史文化气息所感染。
小组成员来到了香山寺——始建于盛唐时期的一所寺庙。据村民说道,香山寺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七举行七天祈福大会,为各位功德主念经祈福,消灾延寿、祈祷福田,寺庙内庄严肃穆。另外,寺庙周围景点颇多,有鹤洞、狮子眼、白龙井等。
小组成员对这样一个民风淳朴的小镇有了一个深入了解,会通过后续的材料整理将这样一个景点推送给大众。帮助这个小镇走进大众视野。就是要通过实践深入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然后对不足之处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加以改善。
(图文:李依璇 马文瑜 金昕 卫志文 朱凌枫 方文霞 / 审核:杨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