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五一特辑“快乐工作 幸福生活——劳动者的赞歌”系列之五:追求卓越 甘于奉献
【编者按】办学40余年来,广大教职员工大力践行“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淮师大精神,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共同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劳动者,谱写了劳动者光荣,劳动者神圣的赞歌。为宣传劳动者的先进事迹,彰显弘扬淮师大精神,与全校教职员工一道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校党委宣传部、工会继续联合推出2017五一特辑“快乐工作 幸福生活——劳动者的赞歌”主题宣传活动。各基层党委(党总支)推荐或我们发现的人选未必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都朴实无华、真实有力、踏实留痕、扎实见义。他们像一块块敦实的奠基石,支撑学校事业发展大厦;他们像一串串晶莹的珍珠粒,装点学校事业发展画卷。他们在党务行政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的优异表现可圈可点、可敬可学,让我们随着报道的徐徐展开,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心灵、他们的感悟、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领略劳动者的幸福快乐,时时处处可见的正能量扑面而来温暖人心!
王德宜:用心工作,用爱生活
他,是身居一线的普通教师,全心育桃李,努力成为岗位行家;他,倾情献事业,助推学院事业发展。他,热爱职业,精通专业,忠诚事业,是一位工作上的有“心”人,生活中的有“爱”者。他就是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助理——王德宜。工作以来,他曾先后荣获“安徽省高校就业先进工作者”“安徽省高校优秀辅导员”“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以其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精神赢得师生一致好评。
三尺讲台留余香
2005年,王德宜初到淮北师范大学任教时,学校信息学院才刚刚成立。师资力量短缺的现状,让他深知自己和学院里的其他老师一样,肩负着振兴学院的重任。工作初期,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而又同时担任着学院团委书记工作和学工部主任等职务,工作压力繁重,往往备完课、处理好学院事务之后,已是更深露重。
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王德宜主要教授的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的他,总是在空闲时反复揣度古人的思想,品读古文的深层内涵,将总结出来的思想更好地传达给学生。于他而言,备课,不是任务,更像是一种放松休闲。同时,他也在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从没有经验到极具自己的教学特色,个中辛苦,不必多说。
王德宜说:“作为教师,教学是最基本的任务,若连教学都做不好、不达标的话,这就需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教师岗位。” 如他对自己要求的那样,尽管带课多年,可上每节课前他仍会充分备课,虽然是教授了很多遍的课程,教材内容早已了然于心,但是在面对不同学生的问题时,他总能发掘新的考点和值得注意的地方,从而换另一种方式去解读教材,然后在课堂中以更充分的备课笔记去教授学生。
2015年,王德宜岗位调整,担任信息学院院长助理及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繁忙的他,依旧坚持着他的教学理念,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无论是身为普通教师还是身居领导岗位,他始终立足三尺讲台,置身教学一线,潜心研究教育规律,深入探索教学艺术。为人师,他如春风和煦,如清泉甘甜,用思想去滋润学生的灵魂,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殷殷切切盼成才
从业以来,最让他深有体会的,还是辅导员这个工作。
2005年6月任职起,至今已有十余年光阴。身边的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王德宜一直兼任着辅导员工作。由于信息学院的特殊性,王德宜经常就任好几个不同专业的辅导员,每一届带的专业都不尽相同。面对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学生,王老师一直实行“理、情、法三合一”的管理方法,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从学生们入学开始,王德宜就着重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目标,规划未来的人生;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做好学生的示范者与监督者;在和学生相处中,王老师融入了全部的细心与耐心。对他而言,学生,一直占据着自己心底那片最柔软的地方。“学生,就如同是我自己的孩子。既然是我的孩子,我自然要对他们负责到底。”王德宜笑语盈盈地说道。
担任辅导员多年的王德宜,总结出一套具有自己风格的管理方式。在发现男孩子的通病——沉迷于游戏时,他会和其他老师一样,“男生顽皮一些我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大学生,如果玩物丧志,对自己不负责任,我绝不旁观。”但他还会在对学生劝导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他从不在公众场合批评学生,而是会选择在办公室中耐心地和学生聊天,循循善诱。
他说,由于学生们自觉性还是不够强,往往在谈话教育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还是会忍不住继续玩游戏。“一旦发现,我会再次和学生聊天,如此循环。大都成年的大学生,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他们心里都是明白的,要求纪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心底去认可你。”
王德宜说,担任辅导员最欣慰的时刻,便是每年都会有很多毕业生和自己联系,聊聊他们发展的近况和规划。得知他们发展得很好,他便无比开心。就这样,寒来暑往间,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他用爱来教育和引导着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这大概是对他最贴切的概述。
兢兢业业迎精彩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是王德宜却很好地诠释了“坚守”的力量,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快乐地坚守着。“用心工作,用爱生活,快乐是工作和生活的起点和终点!”在活动推荐表老师的人生感悟一栏中,他这样写道。整个采访过程中,王德宜老师的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这就很好地印证了老师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回忆起刚任职团委书记那会,王德宜说,那时学院各项机制还不完善,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所以相关事宜处理起来避免不了磕绊。期间,他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工作特点与性质,终于探索出一套适应学院的管理方法。坚持立足团委工作性质的王德宜,十分注重对组织骨干的培养,不断调整和完善考核机制,从而选拔出优秀的骨干人员,锻炼出一批能在组织工作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的精英力量。在任职团委书记的八年间,他一直高效高质地完成学院各项工作。也正是有了在团委那段岁月的坚守,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以至于后来的工作做起来都得心应手。
在工作的调整和岗位的调换上,王德宜都能尽快度过适应期。从最开始的团委书记,转而到学工处主任,再到如今的院长助理,无论如何调动,在各项岗位上的王德宜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他用自己执着地坚守使得信息学院这个大家庭发光发热。
王德宜笑着说,同事们都称他为信息学院的“老人”,是和学院一起成长起来的。他始终以一种愉快的心态,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和方法,尽心尽力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推进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对生活和工作抱有一种愉快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工作上要有责任感,对家庭生活要有爱。生活、工作中出现烦恼是必然的,不快乐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经历,但是只要心态端正,任何烦恼都会随时间慢慢排解。”王德宜如是说道。
时光袅人醉,岁月隐沉浮。十三年的无私奉献,十三年的恪尽职守,十三年的严于律己,王德宜以快乐为生活基调,始终保持着积极的风貌、饱满的热情、乐观的心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贴心育人,工作中的有心人,生活里的有爱者,诠释了一位朴素的教育者最真实的姿态。
( 文:龙一鸣 郑广垠 张晶 / 图:受访者提供 / 审核:王向阳 陶元春 谷凤艳 )
孙刚:默默坚守的淮师大后勤人
“做这个工作,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校园不管哪里出了问题都得及时抢修!”工作不分昼夜,没有周末和假期。为了同学、老师们能在安全、舒适、方便的校园环境里安心的生活和学习,他这位随叫随到的后勤“修理工”会时刻准备着背起工具箱。后勤工作需要奉献精神、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需要脚踏实地的肯干精神,滨湖管理办公室组织委员孙刚就是勤劳朴实的淮师大后勤人的代表。作为一名党员,他热爱本职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处处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组织交待的各项任务。身为滨湖校区水电维修负责人,他执着于奉献,爱岗敬业,不辞辛苦地为同学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荣获2012-2013年“校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我是淮师的一份子
当年,淮师选择了孙刚,孙刚也就将全部心血付诸于淮师。五年时光,日子在走,他在坚持,数年一日养成的服务意识贯彻到工作的一点一滴之中。滨湖校区建设五年,从刚刚建设起,孙刚就负责这里的电路设施维护。这边离市区远,对服务设施的要求总得高一点。孙刚的班组一共六个人,当问题出现时,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处理。后勤工作无小事,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得到解决。“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他笑着说。除去每学期正常的维护工作外,一些大的水电维修工作只能在学生们离开校园后的假期才能开始进行。后勤工作注定是忙碌的,但能够保障学生们的正常学习生活,能够维护学校的安定、为学校做一份贡献,便是他最开心、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学习,是生命的升华
孙刚,一个简单却不简单的人。专科毕业的他,知识储备却胜过很多高学历的人。他自学高低压维护、自学信息数字、电控技术。活到老,学到老,他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跟上科技的发展,不断积累、不断储备,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工作琐碎,他便在岗位中日复一日不离的坚守;学识未丰,他便日夜钻研业务,延伸学习;他将学习所获赋予工作实践的同时也带领维修班组的每个成员,从实践中锻炼能力,从书本中领略升华,从劳动中实现价值,力争每个班组成员都成为技术能手,以平凡之躯劳动,以不凡之心行走。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他都能给予热情与坚持。
他说:“做人、学习、工作都有共通之处,不能一直停滞不前,不能只靠过去的经验。”他在数年间从来没有放弃过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让专业知识更加专业,以应对不同的问题。在他敬业精神的鼓舞和带领下,滨湖校区水电工作服务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有力保障了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生活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对于刚参加工作时的稚嫩,现在的孙刚已经有了几分成熟和自信。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巩固自身技能已经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如今,孙刚还保存着当年自学专业知识所用的书籍,经常拿出来翻一翻,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
敬业,已深入血液
“凡可以献上我全身的事,决不献上一只手。”是孙刚对自己的要求。而长期的辛苦工作与付出,只被他用一句“长期从事,习惯使然”轻描淡写地概括了。
去年9月,爱人生病,正赶上学院搬迁。为了不影响搬迁工作,他带领水电人员一干就是几天,晚上匆匆回去陪护爱人,想起爱人当时虚弱的模样,孙刚眼眶微红。作为一个男子汉,他必须要撑起事业,还要兼顾家庭,疲惫与内疚却不能宣之于口,为了校园安宁和谐,他付出了太多。“人生中,许多的成败与得失,并不是我们都能预料到的,很多的事情也并不是我们都能够承担得起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其实得到的也是一种快乐”。
( 文:闫雅丽 黄礼阳 李汇涓 陈青怡 / 图:魏龙 / 审核:王向阳 陶元春 康建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