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新闻/详细内容

【“党代会·两代会”2017专题】聚焦改革 共话发展 ——部分代表访谈录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7-04-17 14:17:06 浏览次数: 【字体:

4月12日至14日,学校隆重召开中共淮北师范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2017年年会暨八届二次“两代会”。部分代表接受了记者采访,围绕大会报告畅谈参会感受,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党代会代表暨“两代会”代表、校党委委员、教育学院院长王家云:第一,前段时间教育部教师司的领导说“十三五”规划期间,我们国家181所师范教育院校既不更名也不脱帽,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师范教育体系。这对我们学校来说,是一次机遇。希望我们学校能够抓住机遇。第二,滨湖校区的学生发展。建议学校在滨湖校区搭建一些有关成人成才或者创新创业的平台,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制定一些政策要求老师必须去做,就像值班上课一样,要有计划地去做。第三,关注在校老师的发展。一是建议加大教师国内国外交流力度,只有老师眼界开阔了,才有可能引领学生开阔视野;二是打造教师能力提升平台,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平台;三是面向社会。真正检验你教学工作的,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要看社会怎么说。对我们教育学院而言,应该让更多的教师去中小学的一线接受检验,学校也要完善相关方面的措施。

党代会代表暨“两代会”代表、校党委委员、校团委书记马伟:我们学校取得的一些成绩令人骄傲,比如去年我们学校进入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百强榜。就我自身的工作来说,要继续提升大学生的素质素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们还是要继续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大局,去做好自己工作,为实现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做好自己的工作。我认为,我们的每一个老师和学生肯定也会把这个工作继续做好。我期待明年的会议在梳理今年工作的时候,学校还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党代会代表暨“两代会”代表、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孙忠民:这次会议对2016年工作总结十分到位,对2017年工作安排有可操作性。我们正在组织参会代表讨论,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相信我们学校的发展肯定会原来越好。

党代会代表暨“两代会”代表、后勤机关党总支书记、基建处处长王伟:报告对于学校工作总结和安排全面,内容丰富,有不少亮点。第一在后勤改革方面,会议已经确定要出台后勤改革的指导意见方案,而在这之前,后勤部门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改革思路方法等已经做了安排;第二个是学校明确了“一校两区,滨湖为主”,现在就是如何干、怎么干的问题,怎么加快进度的问题。今年财务预算让大家更了解我们学校的财务状况,既能保证大家待遇,保证教学科研支出,保证后勤支出,又能保证学校的发展,包括博士点建设、新校区建设。另外,年轻干部队伍也要培养好。

 “两代会”代表、文学院专职辅导员朱淑娟:参会代表都积极发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不仅让人受益匪浅,也增强了基层教师之间的交流。

“两代会”代表、淮北市政协委员、民盟淮师大总支副主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宋万干:整个报告很好地总结了2016年工作,对今后工作安排有指导性,特别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立德树人这方面,强调得比较多。学校专业结构也需要优化,建议积极申报一些新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我认为学校应该加强这方面工作。

“两代会”代表、图书馆副馆长赵慧芳:图书馆现在遇到了一个好的机遇,刚才大会上也多次提起了这件事情。我们得到了一个资助计划,即国家中西部建设的资助项目,学校把这个资助放到了滨湖校区新图书馆建设上。这个建设已经开始启动了,我们也去看了新图书馆的设计、论证等等,这些都紧锣密鼓地做起来了,所以我们挺期待的。大概两三年的时间,我们就会在滨湖校区有一个学校标志性的建筑。

“两代会”代表、安徽省政协委员、民盟淮北市委副主委、发展规划处处长鲁峰:我个人感觉这次会议抓住了我们学校发展中的一些关键。关键莫过于人,学校需要有拿得出手的人才,能在国内甚至国外这样的舞台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才,这需要我们下很大的力气来做。大的方面,我们整个学校的人才制度要适应国家的要求,而我们自己也要加大力度。要通过自身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把博士点拿下来,一旦博士点拿下来,将会起到一个标杆性作用。

 

( 记者:徐荣嵘、张近、方育琪、姚倩然、张倩/ / 审核:王向阳 )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相山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路100号
  • 滨湖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沱河东路8号
  •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微信公众号
  • 智慧校园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智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