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构筑资助体系 助力学生飞翔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逐步建立了完整的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业、健康生活和全面发展提供了积极支撑,获得较好评价。我校在2014年度民生工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中排名本科组第四。2016年1月上旬《安徽青年报·大学生周刊》专版报道了我校学生资助工作。
构筑工作体系加强组织。成立了校、院两级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家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校长和校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书记担任。成立了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校党委副书记担任主任。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专门的学生资助机构,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
构筑制度体系强化保障。出台了《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及发放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国家助学金评审实施细则》《校内资助管理办法》《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学费减免管理办法》《突发事件应急帮困管理办法》《资助工作投诉管理办法》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等17项规章制度,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建设层面确保了资助工作的有序推进。
构筑宣传体系讲透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资助政策,如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学生工作QQ群、学生资助工作群宣传;在新生录取通知书内装入《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安徽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简介》;在新生报到现场设置咨询台,编印《淮北师范大学学生资助90问》;资助工作流程公开上墙;以新生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系统学习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讲“两节课”活动;开通资助工作专线咨询电话;利用国家奖助学金学生代表集体回访座谈会和家访等形式,加强政策宣传。
构筑育人体系引领成长。着力构建“励志·诚信·感恩”三位一体的资助育人体系。这是学校资助工作的特色。通过自强之星评选加强励志教育。从2007年开始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每年均评选出两名“自强之星标兵”和六名“自强之星”称号获得者。其中有六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和“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举办“诚信是金”学术讲座。新生入学和毕业生文明离校时加强诚信教育,如“珍藏记忆·感恩母校·开启未来·成就人生”主题教育等。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月活动内容涉及15个项目,累计9000余人次参加。加强感恩教育。获国家奖助学金学生通过参加薪火义务支教社的支教感恩社会。《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网、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构筑抚慰体系关怀心灵。开设《大学生生命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程,并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主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扶贫,鼓励学生自立、自强、自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文:谢红霞/图:安徽青年报、刘军/审核: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