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新闻/详细内容

濉溪传智润乡土,童心启梦向远方

来源:外国语学院 校团委 发布时间:2025-08-27 17:27:35 浏览次数: 【字体:

十二年薪火相传,是四千三百个晨昏里从未冷却的育人热忱;十二载守望花开,是无数支粉笔在乡村黑板上写下的希望诗行。外国语学院“小雨滴”志愿服务义务支教社,始终秉持立德树人使命,深深扎根于皖北乡土。2025年盛夏,这支满载爱与信念的队伍,再次带着“濉心聚力,滴露传知”主题奔赴濉溪县,用12天的“七彩假期”,为乡村儿童的梦想画卷添上绚烂的一笔。

资源通融,校地协奏育人新章

一场成功的实践,离不开坚实的后盾。为确保本次“七彩假期”活动高效、高质落地,“小雨滴”实践团积极推动校地深度协同,奏响了资源通融的序曲。前期,学院组建专项团队,发挥学科优势,多次赴濉溪县实地调研,精准梳理当地青少年需求,并据此拟定了一套涵盖学业辅导、兴趣拓展、素养提升的综合性教学方案。与此同时,一支由优秀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也经过严格筛选与系统培训,整装待发。濉溪团县委通力合作,高效推进场地规划、教学设备添置,并广泛收集青少年“心愿清单”,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全方位保障。这种“高校智力支持+地方资源保障”的模式,为项目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校地协同育人探索了新路径。

5e9ec6b5fc314ba195e93cde5d39a8d8.jpg

七彩课堂,点亮乡村童心梦想

在濉溪县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为期12天的“七彩假期”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素养启蒙与梦想启迪之旅。实践团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打造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元的特色课程。

红色铸魂,信念扎根: “红领巾学堂”通过讲述革命故事、传唱红色歌曲、演绎历史情景剧,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田,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科艺融合,启迪智慧: 科学课上,志愿者们用模型和实验,带领孩子们“遨游”宇宙,探秘生命;艺术课上,歌声、画笔与朗诵交织,释放着无限的想象力。

文化浸润,增强自信: 最让孩子们着迷的,是非遗扎染课。志愿者马永欣通过视频和亲手演示,将这项源自云南大理的白族传统工艺带到孩子们面前。当一块块白布在板蓝根染料中幻化出独一无二的蓝白纹样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惊叹与热爱。

安全护航,双语赋能: “安全‘童’行”课程通过情景模拟,教会孩子们防溺水、防欺凌的自救知识;而“趣味英语”则将环保等主题融入教学,让孩子们在“save the earth”的朗朗书声中,既学了语言,又树立了全球视野。

4e9b6dd324a94a38a94d47d4597f752c.jpg

双向奔赴,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12天的实践,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心灵的双向奔赴。孩子们的笑脸与进步,是对志愿者们最大的肯定。而对于大学生志愿者们而言,这次经历同样意义非凡。“看到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好奇,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志愿者方晓雅感慨道。在备课、授课、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他们不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更深刻地领悟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份在乡村沃土上收获的成长,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64a48d931ad54e6fa9b108456f74ae09.jpg

十二载风雨兼程,“小雨滴”的足迹已遍布皖北乡土。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累计授课超2000次、汇聚786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上万名留守儿童的燎原之势,这份坚守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斩获“安徽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安徽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多项荣誉,并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我愿做小雨一滴,在希望的田野上洒下甘霖”这句初心誓言,是“小雨滴”团队最生动的写照。展望未来,他们将继续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深耕乡村教育,让爱的甘霖持续滋润希望的田野,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中绽放最美的青春光芒。

(文图:马文静 徐春泽 赵洁蓉 / 审核:李鑫 马东 / 审校:谢天勇 / 终审:董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相山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路100号
  • 滨湖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沱河东路8号
  •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微信公众号
  • 智慧校园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智慧校园